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建築研究所 Q21. 老人福利、護理之家等機構火災時逃生策略為何?

    此類機構內收容住民大多是重度行動不便者,長期臥床或坐輪椅的高齡者或病患,遇火災時無法像正常人可以自由行動,選擇如何逃生避難,而須倚賴機構的工作人員的協助方能移動離開。由於工作人員協助這些住民移動至地面層,在兼顧搶救時效、避免受傷、體力負荷下實屬高難度,因此,參考國外觀念及國內本土災例突顯的情形,此類機構火災時逃生避難宜採用水平避難策略,住民自火災起火區水平移至另一相對安全區暫時避難、等待消防隊前來救援。 因此火災時應視火災發生位置採取適當避難對策,若住民所在位置不是起火區,應在該防火區劃範圍內就地避難,而在起火區的住民,則由工作人員協助離室(區)水平避難,並依火災受害風險程度(風險愈大者愈早救助)依序協助重度、輕度行動不便住民至相對安全區域等待救助,並注意隨手關門。

  • 建築研究所 Q22. 請問建築研究所材料實驗中心能受理BRB試體之檢測服務嗎?

    本所材料實驗中心設有3,000噸油壓試驗機,具有壓力3,000噸及拉力1,500噸之試驗能量,因此最大可提供1,500噸級範圍內的BRB(挫屈束制斜撐)的性能試驗,試驗內容包含標準試驗歷程及疲勞試驗歷程,試驗項目包含標準及疲勞等性能試驗,依收費標準每組收費為35萬元。 相關詳細資訊可至本所材料實驗中心網站查詢(https://www.lab.abri.gov.tw/cp.aspx?n=8226)

  • 建築研究所 Q23. 高性能節能玻璃綠建材評估基準為何?可否受理檢測?

    1.評估基準包括3項,需同時達到可見光反射率≦0.2、遮蔽係數Sc值≦0.35、可見光穿透率≧0.5,以符合光害影響防制、建築空調節能與建築照明節能等需求。 2.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性能實驗中心為綠建材標章指定之檢測實驗室,並通過TAF認證,歡迎委託試驗。

  • 建築研究所 Q24. 平日應如何維護山坡地居住安全?

    1.坡地社區管理委員會可以組成安全防災小組,平日就上述危險警訊進行自主檢察,並邀請專家或專業單位定期查核、監測,針對危險項目進行改善; 2.在環境維護上,亦應定期實施公共陰井淤泥或枯枝落葉之清理,沈砂池、滯洪池定期之清理與維護。在雨季、颱風、豪雨季節前後更應加強上述清淤、檢查、維修作業。3.有關山坡地社區之安全管理維護作業,可上網查詢本部建築研究所補助台灣建築中心編撰之「坡地安全防災手冊」,或洽台灣建築中心(02-86676111),詢問有關社區自主關懷教育與防災諮詢輔導事宜。 '

  • 建築研究所 Q25. 何謂性能式防火設計?

    性能式防火設計(Performance-based design/PBD)簡言之乃是為達成法規規範之防火功能目標,應用各種預防火災、被動式(Passive)防火、主動式(Active)防火及避難安全對策及方案之設計。然而性能式設計並非是完全取代傳統按規格式規定之設計方式,而是補強傳統設計方式無法面面具備的不足之處。

  • 建築研究所 Q26. 建材已於國外取得環保建材許可,是否逕自台灣取得綠建材標章?

    1.雖該建材經國外認可為環保建材,但進口至台灣仍須通過國內審核認可,才可取得綠建材標章。 2.取得環保標章或綠建材標章即可獲承認為綠建材,環保標章為環保署承辦,綠建材標章為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承辦。

  • 建築研究所 Q27. 低碳綠建築觀光知性之旅活動如何報名參加?有參加年齡、對象的限制嗎?

    凡對本活動有興趣之國內外民眾均歡迎報名參加,除可透過網路預約報名參加外,個別自助旅行者,也可參考規劃行程自行前往。相關訊息詳見活動網頁(http://www.taiwangbc.org.tw/),或可電洽02-86676111,歡迎大家踴躍報名參加!(報名網址:https://taiwangbc-tourism.com.tw/) 本活動行程規劃的路線及參訪景點,不分老少都適合參加,家長們可藉此機會來個親子同遊,讓暑期生活更充實及有意義,並藉此培養親子感情。

  • 建築研究所 Q28. 廠商若要向內政部申請綠建材標章認可延續,申請的期限為何?

    申請人應於有效期限期滿前1個月至4個月內,檢具評定機構核發之性能規格評定書及認可申請書,向本部申請認可延續。

  • 建築研究所 Q29. 請問目前建築研究所風雨風洞實驗室有哪些檢測服務項目?

    目前本所風雨風洞實驗室主要檢測服務項目包含: 1.帷幕牆風雨試驗 2.門窗風雨試驗 3.實尺寸構造物耐風試驗(應用17級風造風設備) 4.建築風洞試驗(包括有:建築環境風場試驗、建築外表披覆物風壓試驗、建築結構風載重試驗) 測試費用及相關資訊,請至本所風雨風洞實驗室網站查詢 (https://www.lab.abri.gov.tw/cp.aspx?n=8229)

  • 建築研究所 Q30. 綠建築標章規費收費標準

    申請綠建築標章及候選綠建築證書,應依下列規定繳納審查費及證書費: 一、審查費: (一)新申請及換發:每件新臺幣八百元。 (二)補發及加發:每件新臺幣三百元。 (三)英文譯本:每件新臺幣八百元。 (四)建築物名稱變更:每件新臺幣一百元。 二、證書費:每件新臺幣二百元。

  • 建築研究所 Q31. 針對最新版(104年)建築物耐風設計規範內容,有無設計示範例可供參考應用?

    本部建築研究所106 年7 月出版之「建築物耐風設計技術手冊」,係依據國內「建築物耐風設計規範」研提常見設計情況加以分類,由不同建築物用途、地況及高度等建築條件,分別建立建築物耐風設計程序及流程圖,提出9 種常用計算示範例並編輯成冊,使設計者依流程套用設計公式或圖表,以完成風力風壓及加速度之檢核分析。此手冊可協助業界正確設計、減少誤用,並縮短設計時間,達到結構安全與居住舒適之目的。

  • 建築研究所 Q32. 高齡社會下社會住宅應用智慧化管理應重視之內容有哪些?

    因應高齡化與低薪化的雙重壓力,社會住宅的功能將逐漸由收容弱勢民眾發展為適合高齡居住的照顧環境,以物業管理服務對於居住環境進行使用管理,使建築使用者享有安全、健康、舒適、清潔、環保、便利及良好生活機能的生活空間,同時導入智慧化服務,以社會住宅形塑的社區環境為主體,考量高齡者三種健康時期(健康、障礙、臥床)的照顧服務導入,由社區管理委員會主導,串連社區照顧資源與物業管理系統的異業結合,將能夠使社會住宅發展為社區連續性照顧的一環,提供高齡者在地老化的環境。

  • 建築研究所 Q33. 家具、電器在地震中有哪些危害方式?防護重點為何?要用哪些防護配件來加強?

    (一)家具、家電在地震中的危害方式 1.危害生命安全:家具或家電在地震中傾倒、移動、掉落導致罹難、受傷。 2.阻礙逃生:家具或家電傾倒、掉落阻斷逃生出入口與通道,造成逃生及救助困難。 3.引發火災:物品掉落至火源、暖爐傾倒引發火災,使避難更急迫且有延燒的危險。 (二)地震防護基本作為 1.個人防護:地震搖晃易造成物品掉落甚至碎裂,應穿戴手套、厚鞋等裝備做好個人防護,並準備緊急救難包以備不時之需。 2.鎖固:地震發生時,家具有因地震搖晃而傾倒之虞,大型家具應使用五金元件鎖固於堅固之牆體旁。 3.止滑、固定:有輪子之大型家具,應安裝止滑用五金元件,防止家具滑動。 4.扣合:具門扇之大型家具(如櫃子…等),為防止地震搖晃時裡面物品掉落、飛出,應安裝元件使門扇扣合。 5.玻璃貼膜:含玻璃之家具,應貼膜防止玻璃碎裂並四處飛出散落。 (三)常見的防震五金元件: 1.L形五金鐵件:單獨使用效果最大,垂直鎖於家具上方與牆壁。 2.金屬扣環:安裝於櫃子門扇,固定門扇,避免櫃子內物品掉落飛出。 3.L形防震消能片,固定大型家具,且可以不用鎖螺絲。 4.固定帶及固定鎖鏈:固定冰箱、電視機等家電,與牆體連接,避免傾倒。 5.伸縮桿:固定大型家具,桿端兩邊連接大型家具與天花板,避免家具傾倒。 6.防震墊片:置於家具家電底部,防止家具家電滑動。 欲知詳情,請參考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大型室內家具與電器之震災安全防護對策與落實推廣途徑探討」研究成果及推廣手冊。相關網頁請如下:(https://www.abri.gov.tw/News_Content_Table.aspx?n=807&s=39546)

  • 建築研究所 Q34. 室內裝修材料的耐燃性和防焰性有何差異?

    一、防焰材料:依據消防法規定一般供公眾使用建築物如電影院、醫院,或是大量避難弱勢者聚集的長照機構,以及11 層以上的建築物的窗簾、布幕、地毯、展示用廣告板必需使用具有防陷性能的材料以防止起火,以免一旦發生火災時易因濃煙急速擴散或滯留而導致重大傷亡。防焰材料就是將易燃織品、裝飾薄板經過難燃或阻燃處理後,對於微小火源具有防止著火、燃燒或火源移開後能輕易自行熄滅的特性。因此,防焰材料的使用是防止室內火災初期起火的第一道防線。試驗方法與分級:其試驗方法是將45mm長的火焰直接接觸材料1分鐘後,材料的碳化長度跟面積作為防陷等級的判定,分為防陷1級及防陷2級。 二、耐燃材料:室內裝修時如天花、地板或牆面若以易燃板材裝修,發生火災時容易產生輻射熱回饋現象,使室內溫度提高,閃燃而發生全面燃燒的機率也會增加。耐燃材料的功能是在民眾用火不小心引起火災時,初期可藉由耐燃材料的不易延燒及低發熱量的特性,抑制火災的蔓延成長,讓民眾有更多的逃生避難時間。依CNS 14705-1試驗結果的總熱釋放量、熱釋放率及是否產生有害之貫穿至背面之龜裂及孔穴等條件分為:耐燃1級、耐燃2級或耐燃3級。

  • 建築研究所 Q35. 請問建築研究所有哪些辦理建築物防水設計、漏水診斷及修護對策等相關研究成果可供民眾參考利用?

    本部建築研究所建築物防水設計、漏水診斷及修護對策等相關研究成果如下: 1.「建築物防水設計技術建立之研究」 2.「既有建築物漏水診斷及因應對策之研究」 3.「建築物管線滲漏檢測技術手冊與修護對策之研究」 研究報告可以在本所首頁(http://www.abri.gov.tw/)「資訊與服務」項下「研究成果」下載。

  • 建築研究所 Q36. 請問建築研究所有哪些耐震補強技術相關研究成果可供民眾參考利用?

    本部建築研究所耐震補強技術相關研究成果如下: 1.「鋼筋混凝土建築物之修復與補強技術彙編」 2.「低層含磚牆建築物耐震補強手冊研究」 3.「鋼筋混凝土建築結構耐震補強技術與示範例之研擬」 研究報告可以在本所首頁(http://www.abri.gov.tw/)「資訊與服務」項下「研究成果」下載。

  • 建築研究所 Q37. 住家在颱風豪雨來時容易淹水,要如何改善?

    民眾可以選擇合適的防洪設施來改善建築物淹水情況,例如在 建築物門口、車道出入口等缺口, 裝設水密門、防水閘門 (板)、擋水板或堆放砂包,防止大水漫淹至建築物內部,亦 可利用抽水泵浦抽除建築物內部或地下室的積水。另外在建築 物屋頂平台、外牆面、窗框及地下室等容易滲漏水處進行防水 處理,避免雨水滲漏到戶內空間。

  • 建築研究所 Q38. 您知道高齡失智者居家環境要注意的狀況?

    高齡失智者最常見的是對於環境不熟悉產生焦躁,如果沒有提供可讓他(她)能辨識的視覺線索或環境中有反光物品時,會使他(她)產生幻覺或妄想,所以居家環境除了要有無障礙設計外,應透過正向感官刺激方式,考慮照顧者與被照顧者一起使用的空間行為,這樣可保有高齡者自行生活的能力,並減少照顧者的壓力。

  • 建築研究所 Q39. 友善的旅館設計可考量的事項?

    友善的旅館除需符合「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或「既有公共建築物無障礙設施替代改善作業程序及認定原則」硬體規定外,應貼心考量行動不便者之軟體需求,例如提供較低可及的服務櫃臺、點字菜單、客房提供智慧型房控操作系統、無障礙感應式電冲坐式馬桶等友善服務。

  • 建築研究所 Q40. 智慧建築標章規費收費標準

    申請智慧建築標章證書應繳交審查費及證書費: 一、審查費 (1)新申請及換發:每件新臺幣八百元 (2)補發及加發:每件新臺幣三百元 (3)英文譯本:每件新臺幣八百元 (4)建築物名稱更名:每件新臺幣一百元 二、證書費:每件新臺幣兩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