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113年第50週內政統計通報(112年我國候選綠建築證書及綠建築標章核發件數計1,150件,為歷年最高)

  • 發布單位:統計處
  • 資料來源:統計處
  • 聯絡人:倪惠芬
  • 聯絡資訊:02-23565359
  • 截至112年底,我國核發綠建築標章與候選綠建築證書計12,484件,其中112年計核發1,150件,為歷年最高,較111年增112件(+10.8%),更較103年大幅增加578件(+101.0%)。
  • 112年各縣市核發件數以臺北市266件最多、新北市176件次之、臺中市127件居第3。

氣候變遷及溫室效應造成全球暖化,逐漸威脅人類生活,節能減碳及永續發展為重要之課題。近年政府持續推動綠建築政策,包括90-96年「綠建築推動方案」[1]97-100年「生態城市綠建築推動方案」、99-104智慧綠建築推動方案105-109年「永續智慧城市-智慧綠建築與社區推動方案」及行政院核定114-115年度「淨零建築轉型發展推動計畫」,以提升節能效率、環境品質,降低能源消耗。茲就112年綠建築推動概況簡述:

112年底我國已核發建築物綠建築標章與候選綠建築證書[2]件數累計達12,484件, 112年全年計核發1,150件,較111年增加112件(+10.79%),更較103年大幅增加578件(+101.05%),以下就證書別、等級別、評估類型及縣市別等分類,說明112年我國綠建築標章推動辦理情形。

一、證書別:112年核發綠建築標章377件(占32.78%),其中包括瑞光大樓2、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強化有機試驗示範場域及建立有機農業設施典範興建工程、臺南市安南區嘉南大圳水上運動訓練中心(艇庫)設置工程等較為人知之鑽石級綠建築;候選綠建築證書則核發773件(占67.22%)。

二、等級別[3]112年計核發鑽石級36件、黃金級149件、銀級437件、銅級125件及合格級403件;與111年比較,鑽石級略減少3件(-7.69%)、銅級及未分級分別略減少1件,其餘等級黃金級增加14.62%+19件)幅度較大,銀級、合格級依序增加13.21%13.20%+51件、+47件)次之。

三、評估類型[4]:依據本部建築研究所出版之綠建築評定類型,包括基本型、住宿類、廠房類、舊建築改善類、社區類及境外版。112年評估類型以基本型580件(占50.43%)為主,其次住宿類490件(占42.61%),廠房類55件、舊建築改善類24件及境外版1件。

四、縣市別:112年核發件數以臺北市266件(占23.13%)最多、新北市176件(占15.30%)次之、臺中市127件(占11.04%)居第3;就銅級以上(包括銅級、銀級、黃金級及鑽石級)之件數觀察,亦以臺北市231件最多,新北市119件次之,臺中市74件再次之。若以各縣市銅級以上件數占該縣市核發件數比率觀察,以臺北市86.84%最多、臺南市79.35%次之、新竹市70.37%居第3

[1] 96年1月1日推行「綠建築分級評估制度」,評定綠建築等級由合格至最優等依序為合格級、銅級、銀級、黃金級、鑽石級等5級,「未分級」係指採2005年以前綠建築評估之認可案件。

[2] 「基本型」係我國原有綠建築評估一體適用的通用版本,經參酌美、日、英等國家綠建築評估制度,將使用型態較為不同的廠房與住宿類獨立訂定「住宿類」、「廠房類」,為鼓勵舊建築物進行改善,訂定「舊建築改善類」及為使綠建築範圍可擴大形成更完整的區域,訂定「社區類」,另為與國際接軌,自106年7月1日起增加境外版。

[3] 90年行政院核定「綠建築推動方案」,要求工程總造價達新臺幣5千萬元以上的公有新建建築物必須取得「候選綠建築證書」,並持續鼓勵民間業者興建綠建築。

[4] 凡規劃設計合於綠建築評估指標之建築物,於取得建造執照尚未完工領取使用執照者,可申請取得候選綠建築證書,領取使用執照後可申請取得建築物標章,兩者可能於不同年度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