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以前,苗栗古荒裔地,住有平埔、泰雅、賽夏三族,漢民足跡鮮至,土著稱這草原為「巴利」、「貓裡」,後諧其音改名「苗栗」。
明鄭時期永曆16年(西元1662年)苗栗屬天興縣。康熙23年(西元1684年)劃歸諸羅縣,歷時40年。雍正元年(西元1723年)增設彰化縣與淡水廳,淡水廳附於彰化縣治,苗栗歸淡水廳管轄9年,雍正9年(西元1731),淡水廳升格與一般廳相同,苗栗仍歸淡水廳轄治,光緒元年劃淡水廳為淡水、新竹兩縣,苗栗改隸新竹縣。光緒15年(西元1889年)新竹劃為新竹、苗栗兩縣,是為苗栗設縣之始,同年11月11日,縣治設於貓裡之夢花莊(即今建功國小)。光緒21年(西元1895年)日本據臺,設臺北縣、臺灣縣、臺南縣及澎湖廳,苗栗廢縣,歸臺灣縣管轄。翌年臺灣縣更名臺中縣,苗栗仍歸臺中縣管轄。明治30年(西元1897年)地方改制,設6縣3廳,苗栗劃入新竹縣。設苗栗、苑裡、大甲3個辨務署及大湖、頭份、南庄3個撫墾署,次年,復改制為3縣3廳,新竹縣廢除,苗栗劃歸臺中縣,設苗栗、苑裡、大甲辦務署,廢大湖撫墾署。明治34年(西元1901年),再改地方官制,全臺設20廳,將苗栗辨務署改為苗栗廳,直屬臺灣總督府,廳設後龍、通霄、三叉河、大湖、大甲五支廳,至明治42年(西元1909年)復併20廳為12廳,苗栗廳裁撤,併入新竹廳。民國9年(大正9年)再改為5州3廳,苗栗歸新竹州管轄,設苗栗、竹南、大湖三郡。民國34年臺灣光復,翌年1月新竹州改名為新竹縣,縣治位於桃園,苗栗劃歸新竹縣管轄,苗栗、大湖、竹南3郡改為區署,原郡下之街庄改為鄉鎮。民國39年實施地方自治,以原新竹縣新竹市區域,分設新竹、桃園、苗栗3縣,苗栗縣乃於同年10月25日成立。苗栗縣東界新竹縣,西臨臺灣海峽,南毗臺中縣,北接新竹縣。全縣面積計1,820.3149平方公里。下轄18鄉鎮縣轄市:
苗栗市
古稱「貓裡」為土著語之平原、渥土之意。
苑裡鎮
苑裡原是平埔道卡斯族苑裏社之所在地,故名。
通霄鎮
原為道卡斯平埔族之「吞霄社」地,日治後改為通霄。
竹南鎮
原稱為中港保三角店莊,因位在竹塹(新竹)之南,與竹北對稱,逐於民國9年(大正9年)由三角店街改稱竹南。
頭份市
乾隆中葉移民以田寮庄為墾闢根據地,不斷開拓耕地,墾成後劃分土地為頭、二、三、四、五……等代號,其拈鬮分到第一號的,就叫頭份。沿用久了就成地名。
後龍鎮
為平埔道卡斯族散居地,本名雅斯社(Yass),又名阿蘭社(Auran),地名由來於其譯音。一說在聚落後方,有長條狀起伏的「土龍」,故名。
卓蘭鎮
卓蘭在清代雍正年間,契字上稱為「塔連」,乃巴宰族地名的音譯漢字,為「美麗的原野」之意;道光16年(西元1836年)刊行的《彰化縣志》中,則稱為「罩蘭」; 同治初年的《臺灣府輿圖纂要》稱為「打難」;民國9年(大正9年)行政區域改正時,才改為「卓蘭」。
大湖鄉
大湖在漢人入墾前,為泰雅族群聚之地,稱大湖做「馬凹」,其意為山胡椒;另大南勢方面的泰雅族又將大湖叫做「巴價拉崎」(Bagalagya,或譯巴喀刺他給),一說是為紀念一位酋長,另有一說,泰雅語「巴價拉崎」乃周圍溪水環繞之意。後咸豐6年(西元1855年)銅鑼新雞隆庄人吳立傳至此西方山地打獵受困,侄吳定新聞訊馳援,無意間發現此處四面環山,中呈盆地,芒花翻浪,綠樹成海,因此稱之為大湖。
公館鄉
原名公館街,昔日俗稱「隘寮下」或「隘寮腳」之地,建有處理隘務及墾務之公館,故名。又因四周山丘環繞,中間是由後龍溪沖積而成的苗栗河谷平原,南北狹長,中間地勢低平,形似蛤仔也稱「蛤仔市」。
銅鑼鄉
最早稱「銅鑼灣」,因地形上三面環山,狀如銅鑼,故名。
南庄鄉
「南庄」因位於開墾的首領鄭有勤的田尾公館,南方的村庄,故名。
頭屋鄉
頭屋是苗栗縣著名的茶鄉,以前稱「崁頭屋」,「崁頭」客家語是「懸崖上面」的意思,指現在頭屋國小西側的小斷崖。乾隆2年(西元1737年)最早拓墾頭屋地區的張盛仁、謝超南等人,就住在這懸崖附近,所以稱「崁頭屋」。民國9年(大正9年)設頭屋庄,光復後改頭屋鄉。
三義鄉
原稱「三叉河」,因原出於雙連潭與十六份湧出之河流打哪叭溪、打木溪、大坑溪三河交叉於廣盛、勝興本鄉中心流域,故得稱,民國9年(大正9年)改稱「三叉」,光復後因「三叉」字與「義」之簡体字「叉」相似,故改稱「三義」。
西湖鄉
是古代由三義流貫至臺灣海峽之打哪叭溪(現為西湖溪)流域有一連串之山間盆地稱「湖」,其第四個盆地稱「四湖」。民國43年8月3日,因與雲林縣四湖鄉同名,為避免混淆,乃奉令改為今名。
造橋鄉
昔造橋、頭份兩地交通受南港溪阻礙,為便利居民來往,造橋呼聲四起,經有志之士登高響應,募款架橋於南港溪,並建福祠伴旁。祠有門聯云:「福蔭千里客,神扶萬載橋」,首揭橋名,後來命名「登雲橋」,又名「長橋」,於是「造橋」之名於焉而生。
三灣鄉
因中港溪相連有內灣、二灣、三灣等三個彎曲,每個彎曲凸岸均有河階平原可設墾植,三灣乃居第三河階上,因得此名。
獅潭鄉
獅潭鄉為苗栗縣的地理中心,介於仙山、八卦力山與八角棟山脈之間的狹長縱谷,傳說獅潭鄉北端的百壽與永興村交界,橫亙著一條山稜,遠望彷如一頭伏踞的獅子,而獅頭隨著地勢伸入一潭如獅子飲水,地方居民稱那座潭為『獅潭』。
泰安鄉
光復初因鑒於位於大安溪源流地,故稱「大安鄉」。民國43年因臺中縣亦有大安鄉,為避免同名,乃改取泰雅族的「泰」和大安溪之「安」為鄉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