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大眾傳播業的洪先生,從大學開始長年在北部租屋,搬進社會住宅以前,與伴侶住在新北市三重區狹小的公寓套房,沒有陽台,也沒有廚房。偶然發現三重有社會住宅可抽籤,雖然等了2個多月才候補上,洪先生很滿意地說,「這才是人住的地方」。
對比每月8,000元的小套房,社會住宅14坪的套房,打折後每月租金僅增加1,400元,有陽台、客廳,附有雙人沙發、雙人床、書桌、電磁爐等簡單設備。他笑說,唯一的缺點可能是沙發太硬,但沒辦法移除。每月需負擔較多的公用電費,不過尚在合理範圍。
政府推出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申請對象不限戶籍地,在外就學、工作的未設籍民眾也可申請。洪先生說,以社會住宅的條件和價位,在北部租屋市場絕對找不到。原本的6坪公寓套房一個人住還ok,兩人同住會有些壓迫,為了省房租,加上好房難尋,對於換租他始終僅止於觀望,他說,如果沒有去抽社會住宅,恐怕也不會真正換屋,會勉強住下去。
全新社宅安全品質大改觀
入住社會住宅前,他以為社宅跟印象中的國宅一樣,走道陰暗,空間壓迫,然而,新建的社會住宅完全不是這樣,外觀設計新穎,出入採感應卡管制,無法到別的樓層,房間有灑水器、煙霧探測器等,各方面的安全性都比公寓高。
位於永和的國光青年社會宅,是舊有的警察職務宿舍改建而成。新北市城鄉發展局與玖樓共生公寓合作推出10戶「永和國光青年共居計畫」,希望讓來自不同地區的青年一起生活交流,參與對象設定在20歲到40歲。21歲李依晴和23歲巫曉涵都是學生,因參加共居計畫成為室友。
同為學生的李依晴(左)和巫曉涵(右)參加共居計畫入住永和國光社會住宅,親自打造由木棧板鋪設而成的客廳,能彈性變換空間,成為左鄰右舍喜愛的聚會場所。
李依晴從大二開始在外面租房子,很能體會「台北居,大不易」。她原本和同學4人合租兩房一廳的公寓,一人分擔房租5,000元,電費一度5元,兩人共用一間房。
搬入永和青年宅,雖與室友同住,但各自擁有獨立房間,每人每月租金4,000元,電費另計,等於每月租金減少,空間還變大。
李依晴說,在外租房子,家具都是房東配置好的,國光社會宅的客廳則是她們一點一滴打造出來的。她指著坐墊下的木棧板說,這是自行釘製、組裝,桌子可以升降移動或是打平變成通鋪。多餘的廢料拿來做置物櫃,擺放盆栽、衛生紙等,成為另類家具。
木棧板打造出和室極簡風客廳,希望能讓人完全放鬆,也因此,成為左鄰右舍指定聚會的場所。巫曉涵說,大家有空會約好一起下廚,有時也會收到鄰居的愛心便當。
加入共居計畫成員每半年要舉辦活動回饋社區,融入鄰里,真正體會在地生活的滋味。
社會住宅只租不售青年有感認同高
「自己打造的空間,會有歸屬感」,巫曉涵說,以前住宿舍,總是在外面待到很晚才回家,把宿舍當成睡覺的地方;現在住的社會宅因為是自己打造的空間,有家的溫暖,會希望有更長時間待在家裡。
巫曉涵(圖)和室友利用多餘的木棧板廢料,自行DIY做成置物櫃,擺放盆栽,成為另類家具。
洪先生認為,社會住宅政策可以幫到「有穩定工作」的年輕人,換到更好的空間。對於沒有穩定收入、剛出社會的人來說,單人入住套房,租金可能仍稍微偏高,房租可能就占去薪水的1/3。此外,還要注意租金是每個月匯款,遲交會被扣點,累積30點,會遭強迫搬出。
長遠來看,若留在北部發展,洪先生還是會考慮買房,但他希望,現在趁著租社會宅少付一點租金,努力存錢。
喜愛共居生活的李依晴覺得,社會住宅政策的幫助很大,因為在外租屋不太可能打造自己理想的空間。一般社宅居住年限為6年,「至少能撐過一段年輕的時間」。
大學到研究所都住宿舍的巫曉涵也相當認同社會住宅政策,她說,要不是申請到社會住宅,可能沒打算搬出來住。對學生來說,社會宅的房租比外面便宜,空間大,生活機能又好,可以幫到在外地念書的年輕人。
專訪影片已放置內政部全球資訊網(https://youtu.be/8Kc-751C7ww)歡迎點閱分享。